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 学院动态 » 正文

材冶学院举办第四期“智汇材冶论坛”系列学术报告活动

4月23日,材冶学院主办了第四期“智汇材冶论坛”系列学术报告活动,邀请两位辽宁省优秀硕士论文获得者孙茂林博士和李磊基博士分享自己最新的研究成果和科研经验,各专业老师和学生参加了活动。

孙茂林博士做了“基于氧行为的氧化物薄膜结构与性能调控”报告。纳米半导体氧化物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到通信、制造和运输等各个领域。作为氧化物的基本组成,氧的价态、存在位置及其导致的晶体缺陷会对结构属性及相应的性能表现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而且,对于氧化物而言,阴阳离子掺杂、表面修饰与改性、晶体择优取向调控及晶型优化等进一步更多元、更复杂体系的建立,也需要对氧的作用有着更深入、准确的理解。因此,本次报告以两组元O-In、三组元O-Sn-F和四组元Zn-O-F-Sn三种氧化物体系作为基本研究对象,系统性和理论性地研究氧化物结构内最本征、有效和素化的氧作用机制。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复杂氧化物体系的建立提供理论基础,也为易受氧干扰的金属、硫化物和氮化物等其他体系的构建提供参照。

李磊基博士做了“Fe-Cr-C合金中共晶M7C3碳化物生长机制的相场模拟与实验研究”报告。在传统的材料研发中,调控微观组织和性能的优化需要不断地调整工艺参数,进行大量的消耗性实验。但材料信息学的发展,可以极大地加速材料研发过程。相场模拟方法作为材料计算模拟分支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有效地模拟各种材料在不同工艺参数下的微观组织演化。报告人以Fe-Cr-C合金中的共晶M7C3碳化物为研究对象,结合相图计算和热力学数据库,建立了描述M7C3碳化物从FCC奥氏体基体中析出、长大、粗化的介观尺度相场模型,同时设计合金时效以及高温激光共聚焦实验,结合XRD、SEM、EDS等表征手段,从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角度,系统研究了M7C3碳化物的析出相形成、形貌演变的机制,从而为设计优异机械性能的Fe-Cr-C合金提供理论指导。

本期“智汇材冶论坛”系列学术报告活动邀请了两位2022年辽宁省优秀硕士论文获得者为师生分享他们的科研经历和学术成果,目前两位同学分别在同济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为在校研究生做了很好的表率和带头作用。两位博士的报告聚焦科技前沿,内容丰富、生动有趣,给师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