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M/ICPC介绍
一.ACM/ICPC介绍
ACM/ICPC (ACM International Collegiate Programming Contest, 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是由国际计算机界历史悠久、颇具权威性的组织 ACM (Association for Computing Machinery,国际计算机协会) 主办的,世界上公认的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其目的旨在使大学生运用计算机来充分展示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竞赛的历史可以上溯到1970年,当时在美国德克萨斯A&M大学举办了首届比赛。当时的主办方是the Alpha Chapter of the UPE Computer Science Honor Society。作为一种全新的发现和培养计算机科学顶尖学生的方式,竞赛很快得到美国和加拿大各大学的积极响应。1977年,在ACM计算机科学会议期间举办了首次总决赛,并演变成为目前的一年一届的多国参与的国际性比赛。迄今已经举办了41届。
ACM-ICPC以团队的形式代表各学校参赛,每队由3名队员组成。每位队员必须是在校学生,有一定的年龄限制,并且最多可以参加2次全球总决赛和5次区域选拔赛。比赛期间,每队使用1台电脑需要在5个小时内使用C、C++、Pascal或Java中的一种编写程序解决7到10个问题。程序完成之后提交裁判运行,运行的结果会判定为正确或错误两种并及时通知参赛队。而且有趣的是每队在正确完成一题后,组织者将在其位置上升起一只代表该题颜色的气球。最后的获胜者为正确解答题目最多且总用时最少的队伍。每道试题用时将从竞赛开始到试题解答被判定为正确为止,其间每一次提交运行结果被判错误的话将被加罚20分钟时间,未正确解答的试题不记时。与其它计算机程序竞赛(例如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IOI)相比,ACM-ICPC的特点在于其题量大,每队需要5小时内完成8道题目,甚至更多。另外一支队伍3名队员却只有1台电脑,使得时间显得更为紧张。因此除了扎实的专业水平,良好的团队协作和心理素质同样是获胜的关键。
二.我校ACM/ICPC情况介绍
我校ACM/ICPC是2005年在原计算机学院迟呈英副院长的支持下,由张大文、李新亮、张彬三名同学的发起下开始的。同年他们参加了亚洲区预选赛杭州赛区。后经过郝硕奇、钟志坤等队员努力,队伍不断得在发展壮大。我校ACM发展比较晚,但在东北地区相对算早。队伍规模在15到20人,目前近80人左右。在东北地区属于中上水平。由于在学生素质、资金、环境方面的制约,发展中遇到一些困难。但是在队员跟老师的共同努力下,克服困难并稳定发展,并取得一定的成绩。每年我们都举行一次校规模的编程比赛,招收一批新的队员,经过训练之后参加东北赛区跟亚洲赛区的比赛。我们周一到周五晚上( 18点到21点)、周日一天训练。学院提供了软件实验室给队员作为大本营,并提供免费上网,学校也为并为队员提供各种竞赛机会。目前ACM/ICPC队员还可以参加中国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团体天梯赛。
三.教练队伍与历任队长
目前教练队伍主要4人:迟呈英、战学刚、张志刚、张秀梅。主要负责人迟呈英,主管所有事务,其中包括动员会、选拔队员、组织训练、组织校内、校外竞赛等;战学刚、张志刚老师负责授课、辅导,指导竞赛、张秀梅负责管理、带队参加竞赛等。
经过多年的坚持,历任队长做了大量的工作,目前已有13任队长,他们分别是张大文、郝硕琦、钟志坤、许经纬、金光华、王晓、白鹏超、宋祥武、王迪、隋吉超、李自荐、朱年顺、郭斌。这些走上工作岗位的队长们,在目前工作单位都是娇娇者,组织与协调能力都很强,受到单位的重用。 另外走上工作岗位的曾经的ACM/ICPC队员们在单位都是非常优秀的,沈阳雅译公司的领导特别看重我校的ACM/ICPC队员,专门到学院招聘这些队员,因为这些队员给公司带来效益。
四.获得过的荣誉
多年来学生参加竞赛获得过多项荣誉分别是获得过亚洲赛区优胜奖、东北赛区的一、二、三等、辽宁赛区的一、二、三等奖等;
五.比赛风采